思政课怎么上?5所大学这样“解码”

时间:2024-05-14 来源:微言教育、人民日报、央视网,复旦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微信号,中南大学校园网等

分享到

课堂设在纪念馆、开通研学实践专线、打造实景互动体验活动……近年来,各高校积极探索以“大思政课”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。怎样上好思政课?5所高校来“解码”——

沉浸式实景互动上好大思政课

近日,中南大学校本部的和平楼前,一群身着蓝衣黑裙学生装的青年正在激烈辩论是否“西迁”,恍惚之间,在场人员仿佛一同回到了1938年的峥嵘岁月。

这是该校团委打造的校史主题沉浸式实景互动体验活动,也是学校上好“大思政课”的积极探索。活动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,在学校历史文物建筑实景中,通过情景剧演绎、历史角色扮演互动的形式,带领大家“穿越时空隧道”,与“来自过去”的青年学生们交流对话。

借助高度还原的实景体验,中南学子深刻感受到了“使国家不受外侮,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”的责任。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的陈思懿同学表示:“亲身感受了学校的历史变迁,这种感觉太奇妙了,我为我是一名中南学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!”

​黄大年纪念馆里回响年轻的声音

“地质宫,是长春地标建筑,也是黄大年老师工作过的地方。”一大早,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波带领大一学生,前往地质宫大楼内的黄大年纪念馆,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。地质宫5楼的黄大年纪念馆门口,黄大年雕像前,一如既往摆放着新鲜的花束。

让思政课走出校园,走入纪念馆、博物馆内,上好“馆校联动大思政课”,是吉林大学近年来推动大思政课创新的尝试。“我们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,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,让学生爱听爱学、听懂学会。”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说。

目前,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、黄大年纪念馆等场馆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,推动“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社会大课堂”相结合。

乘红色巴士 上一堂思政课

追寻着城市的红色脉络,复旦大学开通红色巴士研学实践专线,把城市地标的“点”与行车沿途的“线”相串联,搭建起一堂堂移动的思政课。

目前,红色巴士研学实践专线包括4个主题、13个场馆,各党团支部可以进行菜单式预约,自主定制实践路线。通过巴士上的“主题串讲”、红色地标中的“场馆讲解”,在情景交融中,理论学习变得有滋有味。

前不久,红色巴士还走进中小学校,以“星火”队带动“小火苗”,引领中小学生行走上海、开展互动式研学,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。

“西迁精神”育人 打造思政大课堂

善用“西迁精神”育人,让思政课焕发“精神感召力”。西安交通大学把西迁精神融入“大思政课”育人体系。

建成交大西迁博物馆,编写《西迁精神读本》,开设西迁精神通识课,建设“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”,成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,组建老中青宣讲团……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多种方式,让西迁精神浸润师生心灵,铸就新时代奉献报国使命文化。

如今,西安交通大学已建成10门本硕博思政课慕课,建成“大思政云平台”和“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”;推动翻转课程建设,全国1000多万人次,1000多所学校选课,学生和老师在线互动次数超过500万次;“学生微宣讲团”已赴22个省市自治区,行程4万多公里,宣讲1000多场,受众线上线下超过1000万人次。

走进“窑洞展馆”传承延安精神

近日,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筹建的“北京理工大学延安办学旧址校史专题展馆”迎来首秀。这一“窑洞展馆”也成为该校第一个在校外建设的校史专题展馆。

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在延安办学旧址校史专题展馆举办“延安精神窑洞思政课”,来自北理工、北理工附中的大中学生共同参加了思政课学习活动。

此次思政课,学校充分发挥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建基地”示范引领作用,将思政课堂搬到学校办学旧址校史展馆,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,利用展馆专门建设的窑洞教室,还原了校史上的教学场景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。

责编:吴冠村 编辑:邱梦

来源:微言教育、人民日报、央视网,复旦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微信号,中南大学校园网等

友情链接